权威的存储市场资讯平台English

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:CFM分析

美光于3月17日宣布停止3D-XPoint技术的开发和制造,Q2财季注销了4900万美元的3D XPoint存货,但承诺给客户供货将持续到年底。

2021开年,“缺货”、“涨价”潮已经蔓延至半导体全产业链,上至硅片、基板、光刻胶、MLCC等上游原材料、下至晶圆代工、封装产能都极度紧缺,导致当前PC、笔记本及智能手机产能也受到严重影响。

芯片制造是大难题,华为需打通这一重要环节,是“破局”的关键。

来到一季度最后一周,存储产业链此前涨幅过大的副作用已经显现,叠加零部件缺货、渠道市场传统淡季效应,本周SSD行情基本稳定,内存市场进入震荡调整期,部分产品开始价格回调。

缺料仍是制约终端和存储厂商产能的核心因素,供需双方在互相博弈中不断寻找新的平衡。

英特尔第11代酷睿处理器原生支持PCIe Gen 4,支持DDR4-3200,将于3月30日上市销售,正式打开PCIe 4.0 SSD市场提速的大门,而DDR5预计英特尔第12代酷睿处理器才会支持。

整体上看,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起步较晚,而且初期发展并不均衡,更偏向于封测、模组以及国外品牌代理销售。那么,在国产存储品牌推广多年之后的现在,中国大陆存储品牌在渠道市场上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呢?又该如何打破现有瓶颈?

3月中旬,存储市场仍然笼罩在“缺料”氛围。一方面,存储芯片来料成本高企,但渠道市场需求仍不见实质性复苏,行业市场也由于缺料影响出货,本周存储市场趋于平稳。

到目前为止,半导体产业缺货、涨价等消息依旧不断,存储产业也同样是资源紧缺,近几个月的价格行情也是一路上涨,涨价甚至影响到渠道SSD市场备货需求。不过,3月10日,三星正式发售新款NVMe 980系列SSD,整体售价却明显降低。

3月上旬,半导体产业链“缺货”、“涨价”的消息依旧接连不断。有消息称三星近日向客户发出通知指出其NAND控制芯片产能预计到5月份才能陆续恢复。台积电也因产能吃紧导致每片晶圆平均售价创历史新高。

虽然iPhone并非搭载采用的是UFS标准,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他手机厂商逐渐跟进1TB大容量。

进入3月份,虽然PC需求强劲、智能手机厂商也为抢占市场加大订单,但在全产业链缺料、涨价阴霾下,也对存储市场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,加上主控、电容、电阻等零部件短缺,存储产品产能也受到冲击。

2021年各原厂在DRAM供应方面相对保守,且三星与SK海力士的投资重点将放在CIS、晶圆代工及闪存等领域,使得短时间大量产能出来有限。随着大量5G手机新机上市、PC的持续强劲以及云计算厂商重新加大投资等需求推动,今年DRAM市场资源将供不应求。

随着5G、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对存储需求不仅仅是大容量,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也在向多元化发展,比如性能、功耗、散热、耐久度等综合优势方面,驱动数据中心存储方案发生改变。

春节假期刚过,企业陆续开始复产复工,然而本周市场仍然延续节前的“缺料”氛围,尤其是近期接连发生的福岛地震与德州停电导致三星、英飞凌、恩智浦、瑞萨电子等多家半导体厂商产能损失甚至停工,全球芯片短缺潮“雪上加霜”。

股市快讯 更新于: 05-06 08:03,数据存在延时

存储原厂
三星电子54300KRW-2.16%
SK海力士186000KRW+4.79%
铠侠1825JPY-0.44%
美光科技80.420USD-0.37%
西部数据45.030USD+0.76%
闪迪34.610USD+0.61%
南亚科34.25TWD-3.93%
华邦电子15.45TWD-3.13%
主控厂商
群联电子437.0TWD-3.85%
慧荣科技52.700USD-1.51%
联芸科技41.35CNY+1.95%
点序52.1TWD-5.27%
国科微68.93CNY-0.68%
品牌/模组
江波龙77.91CNY+3.33%
希捷科技93.580USD+0.55%
宜鼎国际222.5TWD-6.71%
创见资讯99.2TWD-2.27%
威刚科技82.9TWD-3.27%
世迈科技17.230USD-1.26%
朗科科技25.09CNY+4.24%
佰维存储62.33CNY+1.32%
德明利127.50CNY+0.73%
大为股份14.18CNY+2.09%
封测厂商
华泰电子30.80TWD-4.05%
力成105.5TWD-3.21%
长电科技33.43CNY+1.24%
日月光134.0TWD-3.60%
通富微电25.62CNY+0.99%
华天科技9.28CNY-5.31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