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nasonic宣布减产电浆面板后,电浆电视(PDP TV)的命运也来到了十字路口。回想电浆电视全盛时期,多家日本厂商群起投入研发,但随著液晶电视可支持的规格愈来愈高,其强大攻势迫使电浆电视处境愈来愈尴尬,竞争对手一一退出,只剩Panasonic独挑大梁,电浆电视从客厅消失的那一天也似乎不远了。
富士通(Fujitsu)于1996年首先在日本推出42寸的电浆电视, NEC、Pioneer也随后跟进,当时42寸以上的大型产品为主流,用意就在于和液晶电视做出市场区隔。当时Pioneer的50寸电浆电视售价高达250万日圆(约新台币98万元),但还是广受影音爱好者欢迎。
2000年开始是电浆电视最为火热的时期,Panasonic、东芝(Toshiba)、日立(Hitachi)就是在此时加入战场,2002年日韩合办的世足赛带动大型电视需求,把热潮推得更高,根据业界人士透露,当时各家业者电浆电视的相关预算每年都高达数10亿日圆。
然而,夏普(Sharp)自2001年推出的液晶电视AQUOS,以「每寸1万日圆」口号,把15寸产品由原本的18.5万日圆调降到15.5万日圆,5年半创下全球销售1,000万台的惊人纪录,售价偏高的电浆电视开始居下风。2005年Sony以设备投资负担过重为由首先退出,NEC、富士通、东芝亦苦于利润单薄,相继宣告放弃,连Pioneer也在2009年撤退,如今日本国内还有生产电浆面板的,就只剩Panasonic。
另一方面,平面电视陷入三星电子(Samsung Electronics)与乐金电子(LG Electronics)主导的价格割喉战,面板价格一路溜滑梯,电浆面板同样无法幸免于难,根据DisplaySearch资料指出,美国市场上42寸电浆电视平均售价自2005年的3,026美元掉到2010年的487美元,跌幅超过80%。
此外,液晶电视飞快往大尺寸迈进,且可以做得比同尺寸的电浆电视更轻、更薄,又具有省电功能等电浆电视所欠缺的附加价值,使其画质优势渐渐被剥夺。就在电浆电视四面楚歌的同时,Panasonic于10月宣布关闭2座电浆面板工厂,再为业界投下震撼弹。
根据Panasonic的减产计画,年产量以42寸面板换算将自1,380片下调至720万片,接近总产能的一半,社长大坪文雄表示会以产品收益性为优先,2012年度起电子看板、医疗设备用面板产量将提高1成,50寸以上面板产量比重则由目前的40%提高至60%。
日立方面闻讯后表示,目前电浆电视的产量已经来到低水位,故Panasonic减产对日立的面板采购不会有所影响。日立本身也在考虑2012年开始中止自产电视改为外包,电视昔日「家电之王」的光环正逐渐褪去。
电浆电视领域排名2、3的三星与乐金一样不好受,产业分析师就指出,韩国业者持续生产电浆产品,只是因为Panasonic还撑著,如果连Panasonic也挺不住,三星、乐金有可能会跟著缩编电浆业务甚至直接退出。
外电引述某电浆电视技术人员语气沉痛地表示,当产品均价遭到完全破坏、附加价值也吸引不了消费者时,就是电浆电视该走入历史的时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