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威的存储市场资讯平台English

谋转型 日本电视业者在大陆市场测试代工 经销模式

编辑:Helan 发布:2011-06-03 08:42

据报导,日本电视业者日立(Hitachi)在大陆市场推出新产品,有意试探新的营运模式,2011年起将以委托加工生产,自主销售的模式,并搭配地区、销售渠道限定的经销手法,再闯大陆电视市场。
据报导,大陆电视与全球市场一般,已步上微利时代。当前仅海尔、格力、美的仍可保持获利率外,过去日立、东芝(Toshiba)、三洋(Sanyo)各自采取不同的营运模式,试探大陆市场水温,却皆铩羽而归。事实上大陆电视产业现正历经转型,代工业将日益成长茁壮,日系品牌厂亦不得不借助代工业的协助。
日立、三洋新策略甫启动,效果仍有待观察,而东芝销售量则尚未出现显著变化,据大陆市调机构统计,东芝仍未挤入前10大电视销售排行榜中。奥维咨询分析师梁筠筠观察发现,日厂五一期间,营销推广策略偏重价格,三洋产品降价幅度之大,更出人意表,似暗示日本品牌厂整体核心竞争力已出现衰退。
据日立表示,2009年、2010年公司大陆电视业务进行策略性结构调整,2011年起将改变往昔自行产销的营运模式,尔后改采生产代工、自主销售,另搭配限定区域、通路的计划。然业者并未透露具体限制细节,仅指出,大型零售通路仍可见日立旧有电视机款,然新品却不会再采用相同通路销售。
不仅是日立,三洋、东芝过去2年也面临不小阻力,因而转向与大陆本土电视业者、通路商合作,力图振兴大陆地区业绩。2011年4月,三洋便与国美签订协议,尔后5年国美将拥有三洋产品在大陆的独家经销权,国美将负责营销推广,每年编列5,000万元市场营销预算,销售目标定为810万台。三洋则负责新品开发、生产。东芝则选择结盟大陆电视业者TCL,合资成立公司,并藉TCL的本土销售网络拉抬销售量,另将产品委托TCL生产加工。
大陆电视产业转型中,尤以代工模式特别令人注目。除日立、东芝之外,飞利浦(Philips)将出售电视业务冠捷之前,也是长期倚赖代工模式。Sony当前也已引入代工模式。大陆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说明,日立、东芝等业者在大陆市场表现不佳,固然是因为生产成本高昂,采用代工模式显然是最好的选择。然飞利浦和Sony则是谋求转型,转向技术、内容开发。
飞利浦率先选择改变业务,如今在医疗、照明、生活等3大业务已建立版图,其中生活业务涵盖个人护理、小型家电产品等获利空间较高的产品,近期还有市场消息指出,飞利浦另有意收购大陆家电业者奔腾,扩张小型家电业务。Sony近日发布2010年会计年度营运表现,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间,业者亏损金额高达2,596亿日元,转型脚步积极,计划斥资开发软、硬件整合、网络业务,押宝3D应用发展。
刘步尘指出,虽然品牌厂采用代工模式后,质量出现滑落,然代工与质量差并非绝对关系,只要企业提升管理要求,仍可改善,本土业者擅长制造生产作业,然全程质量管控,甚至将触角伸入供应链的作法,仍需仿效苹果(Apple)。

推荐:电脑用的少,手机扫一扫,资讯快一步!

扫码关注我们

本文标签: